在太魯閣高山峻嶺裡有處遺世獨立的小部落
沒有捷徑,只能靠著雙腳徒步直爬
同著好姐妹一同探索隱於山區裡的教堂
猶如世外桃源:大禮部落
有時候出發靠著的是說走就走的行動力
剛好,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姐妹,一拍即合
於是,就有了這趟終生難忘的爬山體驗
也因為這經歷,讓我們更愛登山健行(笑)
時間:2020年11月22日
要往大禮部落,會走上二處步道
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對面登山入口會先走得卡倫步道(1.3K)
得卡倫步道終點接上大禮步道(2.3K),即可抵達大禮部落
得卡倫步道號稱是天梯步道,在上篇也分享過
延伸:2020年得卡倫步道!近1800階扶搖直上的天梯步道,挑戰腳力、腿力、心藏負荷力!
從得卡倫步道終點爬上來後,短暫休息後繼續往上爬
不同於得卡倫步道還有長長直陡近1800階的階梯
從這裡開始,步道就是很原始的路面,由小碎石、大石塊、沙土等
從山腳下爬到得卡倫步道終點(即大禮步道入口處)
單程1.3K,我們爬行時間約1小時40分(含休息、拍照)
體力上還算可以,三個人依著自己的腳力緩爬
累了休息,後繼續向前
爬了300公久後(距離大禮部落2.0K)
在路旁見這條小路掛著紅線
上頭寫著:非當地居民外,遊客禁止進入
這一條應該是從恐龍背那條小路上來後插回主步道的出口
沿路空氣是真的很棒!
遇上前頭無視覺障礙的樹林,還能遠眺太平洋
以及底下的秀林鄉富士村
步道路面也有像這樣大石區
像這處,大石不易行走且又陡,還好設有繩索可以輔助
遇上這樣的路面,建議慢慢越過,以免跌倒
途中,還見一棵樹倒下,好在還是可以通行
事實上,前一夜還很擔心,下雨的問題
也商量著若是下雨就要擇日再爬
好在隔天意外放晴,而且全程沒有飄雨,簡直幸運極了~
去過大禮部落的朋友都說:要爬上大禮部落是有挑戰性的
除了有長長直陡的階梯外,還有它的高度
從太魯閣台地,海拔60公尺一直到海拔915公尺的大禮部落
短短3K多,爬升約800公尺,海拔落差很高,它的陡就可以想像了吧?
在離大禮部落還有1.2K(大禮步道約走一半路程時)
突然右腿開始抽筋
這一抽筋,就是一陣痛意,不管站著還是坐著都痛
只能忍著痛意等這波抽筋過去
休息10分鐘後,抽筋過了,在動動右腿,再緩緩繼續往上
期間也跟同行的好友用LINE連絡,報告狀況也請她跟她先生先爬
自己會在後頭跟上,她(他)們也會在前頭等著
原本相機一路掛在胸前,腿抽筋後也直接將相機放進包裡
從距離大禮部落1.2K到0.8K,短短400公尺
右腿抽筋過後,走一小段,沒想到換左腿抽筋
那當下,在那山路,面臨著是繼續往上?還是直接折還?
爬到一半,實在不太甘願,但腿抽筋的厲害,也懷疑自己還是否能完全程
最後遇上幾名下山的山友,問:陡路還要走很久嗎?
山友回:妳在忍忍,在上去100公尺左右就是平路
聽到快抵達平路下切大禮部落時,又有勇氣繼續挺向前
然後爬上來後,看到平路的路旁鐵牛車,真的大大鬆了口氣
因為這也意謂:己過了最艱辛的陡坡路段,好感動,感動到想哭(笑)
距離大禮部落還剩下0.8K,真的是平路一段
在往前就能看到一處索道
好友在這裡等了我許久,見我上來也鬆了口氣
問:腿還可以嗎?回:可以,到了平路應較好走,沒事~
然後一起繼續往大禮前進
從大禮到大同
經過一段的爬升,您已經走到大禮了!
這裡是砂卡礑林道的起點
循著林道步行約200公尺,再從左側的叉路直下,就可以到達大禮部落
如果沿著砂卡礑林道一路直行,約6.4公里可到大同部落
大禮和大同都是太魯閣族部落
大禮原名赫赫斯,大同原名砂卡礑,族人在山中階地上耕種、生活
民國69年集體遷居下山到太魯閣附近的社區,但仍維持上山耕種的生活方式
沿路都要完整的指示牌,只要循著指示前進不易迷路
看到這指示牌後左側直下會到大禮部落
只剩幾百公尺,在堅持一下,加油~
快到大禮部落時會見到這一處廢棄的流籠
才慶幸已快到大禮,沒想到走到這裡,雙腿又抽筋
只好又休息一會,好友夫妻二人剛好也可在下處拍照賞景
等腿痛過後也慢慢走到流籠觀景
砂卡礑的林道起點也是索道的起點
林道跟索道都是早年運送木材的路徑
砂卡礑林道不與公路連接,因此山區採伐的木材
便是用卡車循著林道載運到這裡,然後在用索道送到太魯閣
您一定好奇?山上的卡車從何處開上來吧?
是拆解後用索道送到山區後在組裝,真的是高難度!
如今不在伐木,林道、索道也走入歷史
站在流籠處俯瞰是真的很有成就感
沿路是長長的天梯、原始步道、抽筋,但最終還是爬上來了
那是非常非常的激動!
過了索道,二旁箭筍林
在轉個彎就見此行目地的:大禮部落
時間大約是上午11點半左右
到了,先看到大禮派出所
日治時期曾以哈魯閣那威之名在上方部落(上赫赫斯)
設置"哈魯閣台駐在所",日治結束後則在這裡設置"大禮派出所"
民國69年居民遷居下山,派出所、禮拜堂隨之於民國70年撤廢
雖已撤廢,但建築仍舊默默駐立於山區之中
赫赫斯英雄
大禮部落原名為赫赫斯,是"蛇聲"或"多蛇之地"
在日治時期曾有太魯閣族頭目哈魯閣那威
不屈服於日本統治,屢屢率眾與日軍頑強對抗,可說是赫赫斯的英雄
1896年日軍在新城設置監視哨,日軍欺負太魯閣少女而引發民怒
哈魯閣那威遂率各部落20多名勇士突襲新城監視哨
結城享少尉等13年慘遭馘首,這即是"新城事件"
若不是自己真的走了進來
誰會相信在太魯閣高山峻嶺有著這樣的桃花源?
當年這裡是砂卡礑林道的轉運站,看著這些舊地基
也真不難想像早期山區熱絡的場景及人氣
大禮部落,上同還有一個大同部落
往左側即可進入同禮步道口(往大同部落)
若要走到大同一定要二天一夜,最重要:進入大同部落要申請入山
我們此行只到大禮,免申請入山
下方有個台階,事實上大禮部落仍有幾戶人家在山上
從事耕種、民宿等
像教堂上方就有一間民宿,同是太魯閣族
遇見民宿主人,簡單聊幾句,當天據說會接待80位山友入住
但也會安排分散到其他民宿
民宿下方就是禮拜堂
曾經看過好多朋友分享過這間教堂
自己也能尋見,第一眼還真的很感動!
山居歲月與世無爭,放眼就是群山環繞
祖父及曾祖父,本就來自太魯閣高山之巔
姐這是回家吧?
愛山的天性本就來自祖先~
遺世的大禮教堂
在當年是山村族人最重要的安定力量,更是信仰中心
在原住民部落很少見到廟宇、土地公之類(也是有但較少)
但您一定能見到教堂,對吧?
以姐的部落就有三間不同的教會的教堂~
水泥建築,在早期能蓋成這規模本就不簡單
何況還是在山區,光搬運物資就是很大的工程
雖已荒廢,但建築本體還是非常完整
這時山上的王爺葵正開著
像不像向日葵?所以它也有一個別名叫:假向日葵
這個在山區也不難見到~
附近還有一間民宿
山上是沒有電的,用的是發電機
手機網路看各家電信,爬山路以及抵達這裡,網路是斷斷續續
我們在此停留半小時,喝點水及吃點麵包
姐就是忘了帶舒跑或鹽綻之類(好友有帶,分我喝一杯,笑)
這時間也有許多的登山客也陸續抵達
瞬間山區添了人氣,而且您發現了嗎?
也有一些較為年長的老人家,他(她)們的體力過人
閒聊時得知他們從外縣市來花蓮玩二天,也是有計畫的爬大禮部落
不得不佩服老人家們~
受到疫情的影響,往山區跑的遊客、登山客也多了
但在戶外、深山像這樣的登山健行,最好還是有伴同行
獨身一人,相對也是有它的危險性
今天的天氣真的很適合來爬山,上天太給臉了~
我們從山腳上山大約是7點半,抵達大禮部落約11點半
得卡倫步道1.3K加上大禮步道2.3K
單程3.6K約花4小時,在大禮休息半小時,中午12點下山
主要考量山區午後易變天且下雨,所以短暫停留
上山很吃力,花的時間較久,但下山雖可以縮短些時間
相對也因路陡怕腳滑易跌倒,所以登山仗真的是基本配備
另外,登山鞋也是一定要有,可防水防滑的
當然,穿上雨鞋也是可以,堂妹上回爬到大同就是穿著雨鞋
下山途中也遇見一群登山客
準備到大禮民宿住上一夜,隔日在登大同部落
一位好心的大姐,得知我上山時腿抽筋
還直接從包裡翻出裝著鹽巴的小瓶子
直接倒一點放在姐手裡,還讓我直接配水喝下去
還很要我注意:爬山一定要帶上一些鹽巴、鹽碇、舒跑
這可以防抽筋,當下真的是受教了,好心的大姐,謝謝您~
另外,還有一位先生,分享一片巧克力,感恩~
也不知是不是在大禮時好姐妹分我一杯舒跑還是吞了鹽巴的功能
這一路從大禮步道到得卡倫步道,真的沒在發生抽筋的冏狀
原本還很擔心,沒想到雙腿非常有力的回到太魯閣台地(笑)
從大禮部落下山時間是中午12點,回到太魯閣台地時間是2點半左右
上山花4小時,下山則2.5小時,加上在大禮休息半小時
得卡倫1.3K、大禮步道2.3K,單程3.6K,原路來回7.2K
我們此行爬山總時間:7小時左右
這是一場難以忘懷的爬山經驗
當爬到流籠處看著風起雲湧,值了!
最後在轉角看見那山荒廢的教堂,格外的感動及激動!
謝謝自己沒有在數次腿抽筋中放棄折還
也謝謝我的好姐妹夫妻:寶如、延德,一起陪我爬到大禮
大禮部落根本就是桃花源,上頭還有一處黑暗部落:大同
明年得要列入我們的行程中(笑)
本文走讀日:2020-11-22
大禮部落: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內
最後貼心叮嚀:登山鞋、登山仗、礦泉水、舒跑、鹽碇
以及補充體力的乾糧、麵包、巧克力等一定要有
若不穿登山鞋而是穿雨鞋的朋友,襪子建議穿二雙且雨鞋內在放一張鞋墊
這樣走在碎石、大石區爬上爬下,腳底也不會磨到皮
還有一個很重要:請適自己的體能爬山,山永遠都在,不要急!
儘可能不要獨行,有伴同行也有個照應!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祝福好友:元旦快樂、新年快樂
寫文介紹需些時間整理,有些季節性的花卉也常不及介紹
歡迎您關注大女孩的花間情事,透過粉專得到最及時的鏡巡報導^^
-->這裡 謝謝
延伸閱讀
2020年得卡倫步道!近1800階扶搖直上的天梯步道,挑戰腳力、腿力、心藏負荷力!
2020年綠水步道!走在先人的足跡上,峭壁、斷崖邊驚見曲流地形!錐麓斷崖!峽谷壯濶景色,讓人震攝
2020年九曲洞步道!如腸之迴,如河之曲,峽谷最精華路段,鬼斧神工、險峻地勢,迎著峽谷風,感受風速的力量
2020年燕子口步道!峭壁、壺穴、印地安酋長岩、靳珩公園,用雙腳走讀重新認識峽谷之美
白楊步道!結合了隧道、瀑布、吊橋、水簾洞、峽谷、河流、生態的景觀型步道,非常適合親子健行
白楊瀑布、白楊吊橋、水簾洞,有仙!幽暗隧道口外,白鍊雙飛、水簾洞內涼的徹底,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最大的瀑布隱於此
西寶國小!國家公園內唯一的森林小學,整個太魯閣就是他們的校園
天祥梅園!暗香疏影,潔白、清麗不俗媚,繁花似雪,賞梅正是時候
花東海岸線景點攻略!台11線由北到南,上山下海,包準暢遊後山海線,碧海藍天,夏艷就醬玩!20200601(更新)
花蓮境內輕健行!上山下海、遊山玩水、親近山林、戶外遊跡,健行步道、森林園區、綠色公園、瀑布、觀海,醬玩絕不無聊
花蓮落羽松景點攻略!秋金冬紅,一次賞盡落羽杉美境!雲山水植物農場、松湖驛站、鈺展落羽松森林、葛莉絲莊園、山姆先生咖啡館、南華落羽松、光復落羽松森林等
2020澎湖三天二夜輕旅行(八)!篤行十村文化園區、張雨生故事館、潘安邦故事館、順城門、中央老街、四眼井
2020澎湖三天二夜輕旅(七)!桶盤嶼有著澎湖黃石公園美稱,三面海崖圈繞巨大玄武岩柱,特殊壯觀讓人嘖嘖稱奇!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六)!虎井嶼,地景藝術、追日大道、觀音公園、巨人之手、柱狀玄武岩、軍事觀測所之巡禮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五)!南寮社區咾咕石建物、福記魚灶、牛屎窟,林投純白貝殼教堂,珍愛一生,情定澎湖灣,浪漫好拍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四)!二崁古厝聚落、通梁古榕、奎壁山遊憩區(摩西分海)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三)!中屯風力園區、澎祖食品、澎湖跨海大橋、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二)!澎湖國際海灣燈光節,夢幻絢麗浪漫的燈光中,美人魚化身場中最美麗的主角,嘆!馬公夜未眠
2020年澎湖三天二夜輕旅(一)!花蓮機場、澎湖小丑魚海洋牧場、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澎湖媽宮食品
2020年秋遊池上天堂路、大觀亭、金黃大地,聞著稻香,低碳悠遊,萬安迷人風采盡收眼底,多麼爽心豁目
2020年秋遊池上伯朗大道、金城武樹、田邊俱樂部,天呀!放眼望去皆是黃金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