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讀了對面鄰居講古嫂家的搬家遷趣,
也突然想寫童年的生活記事,當有這個念頭時腦海思緒萬千,
不知道要從何處記述,後來決定先從家人之外,
在童年時讓大女孩記憶深刻的二個女人開始說起,
她們是大女孩的外婆跟舅媽。
大女孩住的原住民部落行政區位於東部中區,
但因為是原住民鄉,各村的分佈最北到最南,跨越了二個平地鄉,
而大女孩住的則靠近東部南區,
簡單來說這個村落要到行政區的鄉公所要開車30-35分鐘之遠,
現代家家戶戶有車出門方便,
但要想像在那個年代出來辦個事,了不起坐個公車,來回就要花上一天耶,
有趣的是住的這部落,族群含括有太魯閣族、布農族、
還有少部分的阿美族及漢族。
外婆跟舅媽均是布農族的傳統婦女,在外婆家是母系社會,
所以外婆一個人掌管家中所有大小事,
相對的二個舅舅們在大女孩的從小印象裡,說穿其實是遭透的酒鬼,
也因為酒他們很早就往生,所以舅媽在大女孩心中僅次於媽媽。
會先說起這外婆跟舅媽,是因為五個兄弟姐妹童年成長歲月裡,
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因為小時候環境困苦,爸媽外出工作時,
全仰賴這二位的照顧,在加上外婆在當年的農業社會裡,
有不少的水田及幾頭的牛,所以長久支助大女孩一家,
媽曾說過:「以前苦雖苦但從沒少過米」,全仰賴外婆家的幫忙,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舅媽從沒對外婆的支助有所怨言,
相對的是照顧我們比自己的三個孩子還要好,一切以我們五個為先,
在年紀尚小時都能感受到舅媽比媽媽還要慈祥,
在她精神狀況及體力都尚可時,沒幫自己的女兒照顧過孫子們,
但卻幫大女孩帶過沁欣,記得在老家旁蓋了房子後,
那時三歲的沁欣帶著童語說:「要帶舅婆一起去新的房子住」,
可以想像,她跟沁欣有多麼親密吧~~
她十二歲吧....就從外鄉嫁給舅舅,沒幾年守寡,
一個人帶大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又全都不在身邊,
等外婆過世,她自己一個人守著老家,
從沒想要為自己找個伴,這個社會如果還有貞節牌坊,她真應得。
在大女孩的童年回憶裡,就是在外婆家長大,農業社會那年代,
生活難苦,沒有現在的機器設備種田插秧,全靠人力及牛車翻田,
在插秧季節時,每個親族的家庭都會幾個人力去幫忙,
如果這個家庭派二個人來幫忙,那麼明天他們要插秧時,
也要派二個人力去回幫,那個年代不是發薪制,而是互相幫忙做好農事,
就連收割也是這樣的,但中餐一定準備給前來幫忙的親友,
而媽跟舅媽在田裡忙的差不多時要回來煮飯,
那個時候大一點的表姐們要先準備起灶火,備材做些簡單的家事,
中午出去做事的大人們回來吃飯時,孩子是不能上桌的,
要等到大人們吃完後才能給孩子們吃飯。
在童年印象中,外婆家比起自己的家或祖父母的家更來的深刻及印象,
記得在大女孩還是國小4年級前,爸媽總在農事忙完後,
到外鄉或外縣高山林班地工作,所以哥跟大女孩及大弟就住在外婆家,
事實上外婆家空間不太,她的房子簡單來說是一棟木屋,
但跟最大的阿姨家(因為母系社會,所以外婆下來最權威的就是大阿姨)對分,
一個佔左一個佔用,每間只有一個小小的客廳及一個小小的廚房,
在加一個大床鋪,大床鋪就睡著外婆家的所有人,有時沒早先上床睡,
睡鋪沒位子時就要想辦法擠進去,要不就要到連棟隔壁阿姨家,
跟表哥表姐們擠著睡,要不就只好打地鋪跟二個酒鬼舅舅們睡在地上,
所以那個年紀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個自己的房間~~
而這個心願一直到大女孩嫁人後才有自己的房間
舅媽從我們小時就以我們為先,睡覺沒地方會先將自己的孩子抱下,
讓我們睡,吃飯先給我們裝飯,熱水澆好後也是先給我們洗,
就連晚上上廁所,知道我們不敢到外面去(那個年代浴廁糟的很,
何況又住在鄉下,夏季的夜晚還要小心蛇蛇出沒),也會陪我們去,
所以在那個時候舅媽是我們的第二個媽媽,
有一年舅媽懷第二胎時跟媽同個時段懷了第三胎,
剛巧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下了表妹跟妹妹,二個相差不到二十分鐘,
舅媽這輩子也從沒埋怨外婆對媽比對她好,
只是一味的犧牲奉獻,世間少見的女人...
先開個頭.....下篇在寫一些童年趣事~~
有時腦海的片斷太多,一幕一幕跳躍式的湧出,
要整理才能連貫起來,再等一下嘿..對家鄰居講古嫂
家中新開的玫(金邊馬傑瑞)..送給摯愛外婆以及舅媽
晴天 於2008/08/13 15:30 說
母系社會造就了大女孩外婆與舅媽的堅毅~~
卻也給了舅舅們醉生夢死的性格~~
細想了一下,在外婆家好像是這樣...不只二個舅舅這樣..
就連大阿姨家的表哥們也是如此,
所以二哥表哥們也很早過世,全因酒.....
回憶童年人數
i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