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日 天氣晴
因為山後好姐妹雲難得飄來到東部
趁著離她坐上火車回家的幾個小時空檔,在雲妹的建議下,來到砂卡噹步道悠遊~
1
2
說來好笑,土生土長在東部,這步道一直無綠親近它的美
以往跟家人及朋友來到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只往布洛灣及天祥那一區
這回與其說陪雲來遊步道,還不如說-大女孩剛好招到雲跟雲妹二個遊伴
誰陪誰..笑在心..
這張看起來有沒有像小一號的中橫公路
3
4
受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的碳酸鈣成分,溪水清澈呈藍綠色~
5
伊亞峽谷
可以觀賞山 河流 穴 瀑布 深潭等地形
6
7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
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
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8
這步道還有專門的人在清潔環境,難怪一路走來沒有任何的垃圾
9
沿著步道,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景色迷人
10
濃密綠蔭抬頭看到的藍天
11
頭頂滴下水柱..忍不住捧起水來..真想喝它二口..開玩笑的啦..
12
砂卡礑步道-原名為「神秘谷步道」,因為碧綠潭水與大理岩所產生的褶皺自然輝映
頗有一種幽謐的感覺,因而稱之為「神秘谷」
後來在民國90年改回太魯閣族慣稱的「砂卡礑」(sagadan),意思是「臼齒」
由於他們過去在此建社時掘出臼齒,因而以此命名
13
峽谷林相靜逸之美
14
步道中共有三個重要據點,五間屋、攔砂壩及三間屋,
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步時全程大約2-4小時,
步道海拔約六十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
這裡有山蘇園地
15
有趣的心型葉片----用心自然觀察處處會有驚喜~
16
走到這裡隱約聽到人聲,原來有個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
一行四人順勢走了下~
17
夏天這裡是最佳戲水區
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經溪水長年沖蝕下琢磨得圓滑
不管是站上去..躺上去..任君自娛
18
趁著雲跟雲妹在拍照或戲水時,找了塊大石躺了下
這一刻..溪水聲..人聲..鳥聲..蟲鳴聲..全都不過耳..
只看到我眼中的天空...美的無以名狀~
19
20
心靈飄渺回神後..回到現實世界..自拍一張
21
溪底清淨見底,彷彿..隨時就可見美人魚探出水面
瞧..才說完美人魚,她就真的探出水面曬太陽~
22
時間的關係,我們走不完全程,只能走到現在的位置,準備休息後慢慢沿路走回程
看了這張位置圖,我們應該只走到三分之一
我想..等大男孩假日在家時在帶二個孩子走到底
23
這段峭壁讓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
也不經敬佩當年開鑿修築步道的無名勇士們
24
25
休息之餘也不忘請雲幫忙拍照
26
27
山林間有間小小克難的咖啡座,可惜似乎只有假日才有營業
我們非假日來到,就無法體會在山林間喝上一杯咖啡的閒情愜意
28
看到一棵樹,根立在大石上,多麼神奇~
29
看到紅橋橫跨砂卡噹溪,也是美..
30
對著天空..山林..吶喊一下...有聽到的朋友請回報~
31
走到入口處看到這個解說牌
太魯閣族人的耕地(不錯..還知道太魯閣族已經從泰雅族中正名分名)
這步道裡還有太魯閣族人種植玉米 山蘇 地瓜等
32
開心走步道回來後,回到停車場後,準備開車回花蓮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
車子竟然發不動..媽呀..在山裡面沒電..這..會發生大事吧
試了老半天,就是真的沒電,怎會?
原來是來時過山洞開了頭燈,下車熄火後忘記關燈,走步道二個小時回來
當然沒有電..這下..什麼東東呀..
於是跟雲二個人在停車場上問有沒有人可以幫忙,運氣說來也挺好的
才說明車子狀況,就有個大哥一口氣馬上就答應幫忙接電
大熱天下他東弄西搞的,總算給大女孩來電了
這來一下電值千金而且還是救命電力哩
這位大哥在那天給大女孩上了堂課-不吝助人~
出門在外真的要互相照應,就算不認識的
遇上有難的..總要出手相救..在這裡也一道感謝並記錄一下
祝這位大哥好心有好報..感恩
回到花蓮市來到王記茶舖吃個午餐~在牆上看到有親切的代表物-大象~丫嬤
吃完餐後下午二點,先送雲妹跟她的兒子回家後,在送雲到火車站
這半日遊雖然很簡單只有一個景點,還有個沒電小插曲
但是呢..就是很真誠的想要陪雲..畢竟難得來到東部
珍重再會..好姐妹..花蓮希望給妳留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相見歡篇):花蓮有雲天
33
砂卡噹步道如何去?
開車: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入口就在隧道口右側的砂卡礑橋頭
車輛可通過砂卡礑橋,置於停車場,再步行回到步道口
步行: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出發,向西穿過砂卡礑隧道後,約十五分鐘即可到達砂卡礑步道口
砂卡礑隧道設有人行步道及照明燈,安全性高
遊步道最好自行準備點水以防口渴沒水可以喝的窘境~
----------------- 砂卡噹步道景點簡介參考---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深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