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潭風景區是花蓮縣內知名景點
湖光山色是多數人對於此區的最大印象
一直聽聞湖旁有個"樹屋",終於在逛過"銅蘭鐵店"後有機會踩點囉^^
2016年8月2日
我們從慕谷慕魚健走後便來到銅門村跟文蘭村交界處
路旁(台9線丙道)一間銅蘭鐵店入內參觀太魯閣族的傳統刀
店家外頭很樸素,這條路其實滿長經過
但不曾入內參觀,這回趁著環境教育訓練才得以開眼界
進門後眼前山刀一字排列在櫃子裡,就連牆面都一把把大大小小不同的山刀
對於非原住民的朋友來說,恐覺得有殺氣吧(笑)
但在我們太魯族人來說,傳統刀(番刀)是非常熟悉的
銅蘭鐵店店內產品介紹
傳統實用刀:狩獵刀、開山刀等
藝術展示刀:頭目刀、子母刀、牛角刀等
家常實用刀:魚刀、菜刀、剁骨分、生魚片刀等
另還有一些農具及刀飾飾品類等
在現場看到每把刀都比印象中的山刀更具美感
刀柄及刀鞘融入些圖騰及紋路,送禮自用二相宜
現在不只有傳統山刀,搭上觀光藝術也打造一些展示刀
文蘭小刀有聽諣吧,便是順應而生
小刀做成吊飾攜帶方便且因未開封也不怕傷到
遊客喜歡後漸漸打響文蘭小刀知名度
也許大家不知道
山刀是太魯閣族人極重要的生活工具,無論是狩獵或農耕或建屋都少不它
太魯閣族人常說:一把刀、一包鹽就可以在山裡生活
山刀也是男子成年的象徵,男女雙方結婚時傳統上新郎都需贈一把山刀給女方兄長
像大男孩當年娶我時,便曾贈一把山刀給我大哥唷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最著名的傳統工藝與產業便是鍛造傳統山刀
這也是目前台灣原住民唯一懂得鍛造刀具的部落
喜歡刀具的朋友,不妨來參觀看看,挑把喜歡又漂亮的刀做收藏品也是不錯
進門時人手空空,出門時見有幾名同事帶了把刀繼續上路
說是殺豬解肢體時用的到(笑..果然是太魯閣族勇士)
參觀完後彎進附近的樹屋進中餐囉~
銅蘭鐵店
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1鄰2-3號
從銅蘭鐵店開到這裡不用10分鐘
但確已從秀林鄉跨到壽豐鄉,其實就在鯉魚潭的環潭路上
巴士放行後步行不到一分鐘便可到
原來這裡就是傳說中的樹屋
店家的介紹:一群曾經是勞委會多元人力的中年媽媽
懷抱著共同的創業理想,在池南這片充滿真情的土地上努力不懈
精選當季最適合的蔬果食材,以為家人做菜的心
展現原住民風味料理的精髓,期待能征服您的味蕾
樹屋建築外型沒有很華麗及搶眼,簡單及古意的紅磚
入內後發垷內部空間也不是很大
但能讓人慕名而來,想是靠著傳統風味餐來的吧~
看一下店家的營業時間
每星期二店家休一日,意思是不要白跑了
看了一下菜單有許多組合
簡餐、3菜一湯、4菜一湯、6菜一湯、8菜一湯、9菜一湯、11菜一湯等
我們這一批人數比前一批多,開了七桌便覺店內變的好擁擠
坐定後很快就上菜,因為在慕谷慕魚走了很長的路
大夥基本上都餓了,便不好意思每道都拍
事實上很多菜一上桌立馬掃空,只勉強拍了二張美食供大家參考(笑)
這道是山蘇月亮餅(月亮餅您一定吃過,但山蘇的沒有吧)
顏色好漂亮的桶仔雞
趁著同事還在套手套準備分肢時,趕急先拍一張全雞照(哈哈哈)
注意看,桶仔雞後方那二道都被掃空了
光看這色澤,真的好香又好吃
其他的不及拍下,就留給大家去想像吧
大夥還在店內繼續吃喝時
我早已在附近晃點,因為走出樹屋就可見鯉魚潭南側
店家門前還有個漂亮的小水池,倒影讓人陶醉
小水池後方便是鯉魚潭
在向前走便可見環潭路南側入口
需過那橋便能沿著環潭路漫遊,印象中車子開不過去
但可以騎自行車
沿著潭邊散下步也好消化剛剛的進食
剛好有小船划進鏡頭內,讓畫面多了靈氣
真是神來一筆
順著潭邊小徑往上走
將鏡頭拉到最大,對上紅面蕃鴨的屁股(哈哈哈)
因為連續好幾年都曾介紹過紅面蕃鴨,在加上孩子都長大
對於這群每年寒暑假都會在鯉魚潭打工的鴨子們早已無感
所以今年還真沒追鴨,只在這裡遠攝瞭表心意(噗)
大片綠地襯的天空跟潭水更藍
寧靜、空靈、舒適、優美
晃了20分鐘後
同事們飽足後陸續走出樹屋準備移動到下一個行程點
拉了好友一起拍張相(我們是愛攝二人組)
此次環境教育訓練共有二梯次,事前先說好參加那一個梯次
這樣才能同行同遊同攝,有個相同喜好的朋友
走到那不只歡笑連連還快門聲連連^^
2016年8月2日
員工環境教育訓練寫到這裡便完成這一日的行程
整理如下:慕谷慕魚-->銅蘭鐵店-->樹屋-->野猴子探險森林
今年的行程規劃及安排都還不錯,除了慕谷慕數年前曾走過外
其它的點都是初訪,感覺很有新鮮感
感謝主辦課室的用心,讓這一日過的很充實^^
樹屋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南路2號
銅蘭鐵店
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1鄰2-3號
延伸閱讀
鯉魚潭紅面番鴨回來囉!璀璨水舞秀邀你來入陣-2015太平洋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