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行腳來到第三天
參訪了宜州市屏南鄉合寨村,除了鄉間景色秀麗外
最特殊的是在這裡有著"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之美譽^^
2016-07-25日(廣西行腳第三天)
7點半起床,一早開窗看到的景像
早安宜州市
八點半上車繼續第三天第一個參訪行程
路程不遠約30分左右便抵達:廣西宜州屏南鄉合寨村
一下車就見山型如此可愛(笑),風景優美,心情大開(不暈車了)
中國村民委員會發源地
1980年2月5日合寨大隊果作生產隊
85名群眾代表團坐在大樟樹下,以6名生產隊的代表中差額選出了
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的5名成員
模擬當年的狀況
姐也參與了,還是第6位(候俌位)哈哈哈
很難得在對岸有這樣的村民自治村,這應該也是全中國第一村吧~
在當年共議的大樟樹下,我們一起合影記念
中間紅衣的三姐是我們此參訪團的地陪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女人通稱三姐 男人便叫阿牛
就像曾去過的雲南石林,女的叫阿詩瑪,男的叫阿黑哥
還有雲南白族女子叫金花,男的管稱阿鵬哥(有趣吧)
各地民情不同,咱們入境隨俗
隨著當地的解說員一起探訪這合寨村
這裡原屬廣西普通的小山村,但在20世紀80年代
村民首創了村民自治的組嬂機構利制度,故稱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
而被載入史冊
合寨村民自治展示館
入口處的二個標語:民主決策、民主管理
在民主社會是不難見到也不唐突,但在對岸還滿讓人驚訝
內部陳列一些古物,邊走邊聽解說員簡單介紹
這壁畫是按當年村自治委員會遴選委員的畫面
館內這日剛好停電,內部悶熱微暗
熱到汗流浹背,於是趕緊出來透氣,爬到館示館頂樓
眼前的鄉間景色真是迷人
附近的民宅很純樸,門前還可以看到曬玉米或稻米
感覺就像我們鄉間或部落裡的民風
廣場前曬的稻穗,好奇近距離看了一下
稻米跟小時候自家曬的不太一樣,這裡的比較長
經解說後才知屏南鄉全鄉耕地面積很廣,具有水稻之鄉美譽
全寨村前有一小溪流,大概也負青灌溉農作
小溪水質清澈,想是也會有當地婦女來此洗衣
趁著剩餘時間快速在這附近走拍
石作小橋配上橋下水流穿過整個好有fu
聽到集合聲後見同事往回走
感覺還拍不夠,就要集合,好可惜
底圖:看出來這裡種什麼嗎?是桑葉
導遊介紹,廣西正積極發展桑蠶絲綢,故種桑人家也大量增加
簡單參訪後再次回到大樹下
二岸一家親,文化交流也要順應當地民情
廣西是山歌的故鄉,咱們來自台灣的少數民族也不能洩氣
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是舉世有名,對上山歌絕對沒有問題
現場沒有採排也不能NG,即興演出靠的是真本事(笑)
台灣少數民族唱完換當地少數民族用山歌來對唱
音樂無國界那怕是山歌對上八部合音
只要有情,都能唱動人心,瞧..場下一片歡樂好不熱鬧
上車前在跟一些當地村民合影
這裡的村民不只好客還很熱情,問可以一起合照嗎?
馬上就喬好身一起來拍照,真的好感謝
離開後繼續來到附近的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
上頭合寨村介紹的是委員會發源地
這裡就是類似我們台灣的村里辦公處
停留時間不多,純粹看看、打個卡、上個廁所(笑)
也是很難得能晃到中國第一個村民自治區
隨行前一定要拍個大合照才有意義
離開屏南鄉合寨村後繼續下一個行程
今天按著課表(計畫)是排了三個參訪點,所幸不用拉車很遠
能有機會看看不同的民俗風情,覺得很有新鮮感
隨著觸角的延伸,視野漸開
難怪大家都會說"旅行會讓人上癮"當真能感悟到這句話的力量^^
下一站:龍江、下梘河山水之美
廣西行腳延伸閱讀